孙中山为何选择汪精卫接班?
“孙中山一走,谁来坐那张椅子”——1925年3月12日,北京铁狮子胡同的哀乐刚落,广州大元帅府里已经有人把算盘珠拨得噼啪响。最先把名字摆上桌面的,不是军权在握的蒋介石,也不是“代帅”胡汉民,而是文质彬彬、一口广东官话的汪精卫。
“孙中山一走,谁来坐那张椅子”——1925年3月12日,北京铁狮子胡同的哀乐刚落,广州大元帅府里已经有人把算盘珠拨得噼啪响。最先把名字摆上桌面的,不是军权在握的蒋介石,也不是“代帅”胡汉民,而是文质彬彬、一口广东官话的汪精卫。
1966年,74岁的白崇禧在台北的家中死亡。被发现时,他的身上一丝不挂,遗体的颜色呈铜绿色。明眼人一看就跟正常死亡不一样。
孙中山生前对胡汉民有极高的评价:“胡汉民先生为人,兄弟知之最深,昔与同谋革命事业已七、八年,其学问道德均所深信,不独广东难得其人,即他省亦所罕见也。迹其平生之大力量、大才干,不独可胜都督之任,即位以总统,亦绰绰有余”。
都说历史里的人物,活得没咱们现在“干巴利落”——想做什么、想说什么都得看场合,撞上大局翻腾的年代,任你再桀骜,也得压下心气儿做事。今天要聊的主角,就是百年中国变局中心的那几个“关键变速杆”:鲍罗廷、谭平山、廖仲恺、汪精卫、胡汉民,以及那个总是让人拍案惊奇的孙中
汪精卫和胡汉民两人原来相交甚深。他们都是广东人,1904年一同留学日本,次年参加同盟会。作为《民报》的主要撰稿人,在此后的20年中,他们成为孙中山的左膀右臂。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,蒋介石并没有进入孙中山的视野。